——犬主失责、法律敲警钟
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 Chinanews.nz 综合报道 2025年10月19日 北地(Far North)地区

新西兰北地小镇 Panguru 发生一宗罕见而严重的恶犬致人死亡案件:当地居民 Neville Thomson 于2022年8月遭邻居饲养的狗群袭击身亡,近三年后,犬主 Abel Jaye Wira 被法庭以过失杀人罪(manslaughter)定罪并判处入狱三年半。这一判决被业界视为新西兰法律在“恶犬及其主人责任”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。
2022年8月4日清晨,Thomson在家中与伴侣通话时,邻居Wira所饲养的狗群从关押的旧拖车逃出。该拖车关有23条犬只(包括6只成年犬、17只幼犬),据称长期被忽视饲养、曾数日未喂食。逃出的狗群将Thomson几乎活活咬死。警方到场后现场击毙两条狗,其余被捕后安乐死。
在随后审理中,法庭查明:
犬群全数未注册,主要为那不勒斯獒犬与斗牛犬混种。
犬主Wira有长达十页的犯罪前科记录,包括2003年强奸罪曾入狱12年。天维网
审判期间,法官 Andrew Becroft 强调:“你的失责远远低于社会对狗主的合理期望。你对这些动物的管理不当,直接导致了他人的死亡。”
法庭最终于2025年10月17日在 Whangārei High Court 判处Wira三年半监禁。这是新西兰司法史上首次因恶犬致死事故将犬主以“过失杀人罪”定罪入狱。
该判决被广泛解读为:
给犬主敲响警钟,告诫“动物管理失责”亦可能承担严重刑事责任。
强化社区对大型犬只、危险狗种、圈养犬只逃逸等公共安全议题的关注。
可能促使地方政府、动物控制机构与议会审视、升级相关法规和监管机制,以防类似悲剧重演。
对于华人社区及广大居民而言,此案亦具有提醒意义:
宠物犬只并非单纯家庭陪伴品,其若属危险品种、饲养条件不当、监管松懈,就可能引发公共安全危机。
在社区居住环境中,邻居之间的动物饲养状况、公共区域逃逸风险,应被认真对待。若发现可疑情况(大型犬无牵引、犬闯入私人空间、连续吠叫或表现攻击性),社区成员应及时与当地动物控制机构或警方联络。
此外,华人社群在新增或引入大型犬只时,更应关注当地法律规定、登记注册、保险责任、养护条件等,以避免“文化习惯”和“法律规范”之间的偏差。
悲剧已成事实,判决虽已落地,但其影响延伸至“人-犬关系”、“动物主责任”、“公共安全”与“社区信任”等多重层面。在新西兰这样强调法治与社会责任的社会,此案是一次沉重的警示。
希望通过此事,社区、政府与宠物主人共同反思:在自由饲养与公共安全之间,如何找到平衡;在爱犬陪伴与责任承担之间,如何做到真正“既有温情亦有规范”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