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(Chinanews.nz)社评:在中新关系持续稳健发展的今天,回望历史,总有一些画面温暖而难忘。
那是在1997年11月28日,新西兰时任总理**吉姆·博尔格(Jim Bolger)**登上中国的象征——万里长城。寒风中,他微笑着在贵宾留言册上郑重签名,身旁是中方接待人员与新闻记者的注视。
这一幕,定格为中新建交史上的经典瞬间。
那一年,正值新西兰与中国建交25周年纪念(1972—1997)。
博尔格总理率团访华,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建交纪念活动,并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。双方就深化经贸合作、拓展文化教育交流及推动亚太地区多边协作进行了广泛讨论,为中新关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。
在访问中,博尔格总理多次强调——
“新西兰与中国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。”
这句话后来成为两国关系的生动写照。
事实上,在他的任期内,新西兰积极拓展对华经贸往来,支持教育、旅游与科技交流,为日后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营造了良好氛围,也让新西兰成为最早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西方国家之一。
博尔格总理不仅是一位政治家,更是一位倡导“理解与友谊外交”的实践者。
他长期支持新西兰华人社区的社会贡献,赞赏华人文化对多元社会的丰富作用,并在国内政策中推动包容与平等的理念。他以真诚和远见,塑造了一个开放、务实、友好的新西兰国际形象。
从政治层面到民间交往,博尔格总理的努力成为中新关系的一段温暖注脚。
当年的那场长城签名仪式,不只是外交礼节,更象征着信任与合作的延续。那一页签名,代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,也记录下了太平洋两岸友谊的深厚情谊。
三十多年后的今天,新中关系早已走向更为全面、成熟与稳定的阶段。
双方在贸易、科技、教育与文化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。
这正是当年那份初心的延续与发展。
正如本社评所言:
一座长城,见证了友谊的高度;一页签名,铭记了信任的延续。
历史不会褪色,它提醒我们——国与国之间的理解与尊重,始终是最珍贵的外交财富。
在致敬过去的同时,我们也期待未来:
中新两国必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以更包容的胸怀和更务实的合作精神,共同书写下一个跨越太平洋的友好篇章。
撰稿: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社评部(Chinanews.nz Editorial)
资料来源:
新西兰国家档案馆(Archives New Zealand)
NZ Herald、1 News 历史档案
国际通讯社影像资料(1997年11月28日,北京长城)
新西兰政府外交记录(Prime Minister’s Official Visit to China, 1997)